随便列举几个新鲜出炉的名字:米哈游《星布谷地》、网易《星绘友晴天》和《代号奇旅》、腾讯《粒粒的小人国》《Project: OO》……玩家们“出一款玩一款”,大厂这几年也把它看作兵家必争之地。包括茶馆君自己,从上半年的《幻想生活i》《符文工房龙之天地》到任天堂前阵子突然上架的动森3.0更新,每款都第一时间沉迷其中。
这种吸引力的来源很难说清,直到我前阵子和《星砂岛》的制作人兼创意总监Richardo聊天,他戳穿了我焦虑的本质:“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家都很拼。想要更大的房子、更高的薪水、更高的title……但比起这些,追求精神世界的成长可能更重要。”在他看来,在种地、钓鱼中蕴藏的“归园田居”之感,正是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沉淀出的,与自我和解的哲理方式。

《星砂岛》由独游团队SEED LAB创作和发行。在此之前,他们拿到了金山的投资,金山旗下的西山居帮忙申请了版号。在种田玩家的圈子里,他们做的买断制单机生活模拟游戏《星砂岛》一直都有很高的关注度。前阵子的Steam新品节,《星砂岛》一度在两千多款demo里排名热度第一,愿望单数也超过了40万。他们在小红书上有六万多条笔记的讨论。上周末,去参加了上海WePlay展会的朋友告诉我,“星砂岛农场”的前面一直挤满了人。
![]()
![]()
除了在国内热度高企,我还看到《星砂岛》的Steam讨论区几乎被英文玩家攻占。而更早一点,4gamer、Automaton这些日本游戏媒体已经约项目团队做了好几次专访。《星砂岛》上半年在海外办了场Kickstarter众筹,在国外玩家的踊跃支持下,众筹到了两百多万人民币,达到了原筹款目标的300%。
![]()
而无论国内外,许多玩家都表示在《星砂岛》里开车滑板、种地建屋、谈段美美恋爱的体验特别对味,只等正式上线“露头就秒”。而我也不禁好奇,他们究竟是如何拿捏住这种核心体验的?
01道家精神勾勒纯正中式田园
在我见过的制作人里,Richardo算得上相当特别的一位。他一旦开口就滔滔不绝,天马行空、引经据典。一个多小时的交流里,我们从时代精神聊到老庄哲学,从乔布斯的创业聊到李白的侠义。这些看似与游戏不相关的思考,实则都形塑着《星砂岛》的理念框架。
在《星砂岛》之前,SEED LAB曾经探讨过动作游戏等立项方向,但因为项目资源紧张等因素而搁置。大约在2022年末,他们最终敲定了“种田”这一题材。
受道家文化影响深远的Richardo对这个题材相当青睐。除了他本人和其它团队成员是《小森生活》《动物森友会》等游戏的忠实玩家外,疫情后全球性的经济紧缩带来了思潮的转变,焦虑、迷茫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共同情绪。
而他深受当年动森的启发:游戏也能传递出纯粹的真善美,那么我们还能做到些什么?与此同时,另一位制作人兼技术总监Golton也是《波西亚时光》的忠实粉丝与深度种田用户,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开启一个“大种田时代”。
![]()
而《星砂岛》里慢节奏、弱目标、回归自然天地的悠闲心流体验,与道家刘安所提出的“宁静致远”遥相呼应。游戏本身选择了类似吉卜力风格的柔和美术风格。核心路线其实与《星露谷物语》等经典游戏一脉相承,玩家所扮演的主角从都市搬到乡村,在岛上化身各种职业大师,种地、钓鱼、探索户外采集矿产,还可以参加春节烟花表演、丰收节等各种活动。这些简单的设定恰能传导最易被感知的温情。
![]()
Richardo还告诉我,他希望通过《星砂岛》让玩家引发玩家共鸣的另一点是“无心生大用”,这是道家“无为”思想的本质。
“一切做完的事情总归会有意义。即便你今天摸了一天鱼,看了一整天的小说,那么也许未来某天你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这本小说就能够起到对应的作用。就像乔布斯,他当年‘不务正业’学习的字体设计,后面却奠定了苹果的审美基础。”
将这种思想带到实际的游戏里,在传统生活模拟游戏“种田钓鱼”的核心玩法之外,《星砂岛》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高自由度,各个模块高度耦合、相互影响的游戏系统,让玩家在游戏中所做的各种事情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成长。

Richardo举了个例子,“你养的兔子能够帮你除杂草,杂草也可以当成兔子的口粮,而兔子吃下草后拉出的便便又可以作为庄稼的肥料,让庄稼变大一点”。他希望玩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我们不必为昨天懊悔、不必为明天而焦虑,只要在当下养好一只兔子、种好一片田,那么总能通过某些方式获得回馈——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虽说加入这个高自由度的系统后,游戏整体的复杂度和体验丰富度比起此前他们因成本而搁置的立项方向并不逊色。但Richardo告诉我,区别在于《星砂岛》的体系更多是一种“脑力上的复杂”。他们前期的很多工作是用纸面原型来充分完善游戏的规则框架,使得进入内容量产阶段后,SEED LAB能够十分高效地完成研发、进而压低了整体成本——这其实也是“无心生大用”的一种体现。
谈到这里,我暂时打断了他的讲述:“我知道,你说的这些产品理念听起来很诱人,但这些更多是个人的感悟——你的投资人会被一名制作人的‘直觉’说服吗?”
而他也笑了笑,然后摇了摇头:“并没有——是测试数据做了有力的陈述。”
02与玩家共建一座希望无限的海岛
根据《星砂岛》官方账号发布的消息,大概在去年11月,SEED LAB终于拿到了他们的立项孵化基金。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举办了好几轮百余人的玩家测试,并收集到了挺多数据与反馈。
《星砂岛》的思路是与许多单机项目不一样的。从项目的白盒阶段,团队就开始邀请玩家参与。每完成一个玩法和局部的美术表现,项目团队就请一批玩家前来线下体验,满意度达到80%以上就推进到下一步、进入到完整项目的批量研发阶段。
项目组把这些参与前期测试的玩家称为“共创策划”。Richardo认为,一款游戏是制作人精神世界的具象化表达,只有玩家认可,这种表达才算成立。因而采用这种前期测试的形式,很有效地帮助他们验证了《星砂岛》“三板斧”的有效性,而且进一步加以了完善。
“三板斧”是项目组为《星砂岛》提炼的三个主要特色。其一是玩法的多样性和新鲜度,这又包含了很多内容。例如他们做了一个NPC陪伴系统——和其它具有恋爱养成元素游戏类似,玩家通过与NPC完成互动和任务提升好感度,触发感情线的事件。

比较特别之处在于,玩家和NPC之间是双向互动的——除了玩家主动找NPC对话外,等感情线推进到一定程度后,NPC可能会主动邀约玩家约会,或是在玩家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这个点子的诞生的背后,他们收集了很多玩家的意见,发现许多人都希望体验一次被“倒追”的情节。而通过一个双向互动,就能够非常有效地提升NPC的“人感”,让游戏的情感陪伴体验变得更为沉浸真实。
![]()
与此同时,他们还强化了多职业的自由度系统,玩家可以从事探险家、制造师等多个职业,并在职业导师的带领下,完成从见习到大师的进阶。而职业导师作为可攻略的NPC角色,又会进一步反哺强化NPC双向互动的特色。包括玩家可以在游戏中驾驶敞篷车、骑鸵鸟的多样载具系统,其实都是设计团队希望从玩法系统层面尽可能满足玩家对“无界自由”的幻想。

第二板斧则是他们对美术资产的投入。Richardo觉得,他本人作为生活模拟类型的玩家,深感同好们这些年吃的“不够好”,因此通过《星砂岛》,他希望以传递治愈感为目标,尽可能提供更丰富、更具细节的美术效果。
他还透露,未来上线的正式版将包含更多全球多元文化的风格要素。现阶段的demo试玩版里,游戏中已经有相当多的国风要素,如熊猫互动、划竹筏、还有基于春节等中国节日打造的各类大事件等等。而正式版中,他们还规划了诸如欧式庄园、日式田园等内容。Richardo十分希望,这款产品最终能获得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喜爱。
![]()
第三板斧是世界观。世界建构决定代入感,直接影响玩家的体验兴趣——而《星砂岛》的思路是,选取一个接近现实题材的世界观,与现代都市玩家引发共鸣,同时开辟了野外遗迹等地方,融合中国国学的周易,加入诸如灵脉等轻幻想要素,在不违和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底蕴感。
在和Richardo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能够利用的资源的确并不算宽裕。他告诉我,整个项目研发加宣发的全部预算都在千万美元以内,实际进入大规模量产的时间也仅有一年出头。但最终《星砂岛》依然为我们呈现出相当出色的效果——我想,正是这种与玩家的积极互动共创与前文提及的“纸面原型前置”这两大有些独特的创作思路,帮助他们尽可能减少了反复推翻重来的浪费,带来了更高效的研发流程。
03重寻“原点游戏”
在采访的最后,Richardo告诉我,虽说做了款希望玩家“不卷”的游戏,但他最近也有些焦虑的事儿。
项目团队最近最高优先级的工作就是进行游戏的性能和Bug优化——Steam新品节的一波demo测试里,有挺多玩家反映《星砂岛》帧数不太稳定,也还有许多体验细节需要打磨。他们挺听劝的,虽然人手不太足,但是玩家通过B站,小红书等各个渠道反馈的Bug,他们每条都记录修复,并和玩家做点对点的沟通。像是我之前还看到有些玩家在官号下方评论说“想要童年经典的摇摇车”,而在Weplay前放出的最新宣传片里他们就加了进去,“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的经典童谣从视频里传出。这也是他们与玩家“共创精神”的一种体现。
![]()
明年2月初的上线时间迫在眉睫,挑战不小,但项目组上下的所有人依然希望能够让游戏以最好的面貌面对玩家。
不过我觉得,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至少《星砂岛》行走在了一个很有前途、也很有意义的大方向上。它在一些层面上和今年的独游爆款《逃离鸭科夫》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有诸多网游/手游类似玩法产品的情况下,通过打磨一套高度纯粹的核心体验来形成差异点。
许多成功的网游产品往往是基于一个原点(如一套完善的核心玩法循环)对其进行延伸改造,让它能够适应商业化与长线运营的需求。但诸如“真善美”等脆弱的品质,和最本真的游戏乐趣体验,往往会在商业化元素改造的过程中折损。
像是《逃离鸭科夫》就证明了,PVE模式下的搜打撤让玩家少了许多与策划的“斗智斗勇”,而短期内突破300万份销量的成绩也证明这套“重回原点”思路能够收获对纯粹体验有偏好的受众,也能与同赛道的其它产品并行不悖。
这也是我关注《星砂岛》的原因——就像这款游戏所试图倡导的,每一种人生的选择都有意义,生命的意义只在于生命本身。商业回报未必能创造社会价值,但一款“难得纯真”的游戏,或许能在当下的焦虑时代,带来一些微妙的改变。




























